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题:“学生苦、教师累、校长难、局长烦”——人大代表热议素质教育
新华社记者 孙彬、仇逸、杨金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一表述让来自教育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深有感触,他们认为,目前,教育行业存在的“学生苦、教师累、校长难、局长烦”的现象,必须尽快改变,让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地发展。
“苦、累、难、烦”,没有一人能轻松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说,目前,民间议论教育的现状是“学生苦、教师累、校长难、局长烦”。也有人认为,现在教育发展快、成效大,但是问题也不少,“瞎折腾、乱了套、变了味”。目前,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一方面是学科知识的“教育过度”,另一方面是学生道德品质、习惯养成、个性培养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从时间上看,一些师生没了节假日,苦不堪言。有的学校早、中、晚还要加课,甚至一天要上15节左右的课,有的小学生夜里作业要做到12点。”蒋建华感慨道,难怪有的学生发出“快要被逼疯了”的呐喊!
像学生一样,老师也很累。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泗洪县界集镇实验小学教师裴昌彩说:“老师也不想多上课,但任务摆在那里,不上能行吗?有的学校课程多的老师即使生病了,还要坚持去上课。有的家里管不了的事,也要让学校来管,更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现在,校长也难当。”蒋建华代表说,成绩考核、学生安全、经费工资,每一项都要校长想办法。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安全,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安全责任哪个校长能担当得起?但由于教育经费的整体不足,教育局长也感觉不胜其烦。概括起来就是“没有一人能轻松”。
领导要政绩 家长要成绩
教育行业存在的一些现象,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学校,其实根子在社会。“上头领导要政绩,下头家长要成绩。”蒋建华代表说,其实,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师生过重课业负担,主要制约“瓶颈”实质上还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
蒋建华说,目前,各地级市之间、县级市(区)之间的地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教育部门相关领导过分看重“升学率”,非常在乎本市、本地区“万人本”(按本地区人口总数,平均每万人达本二以上的人数比例)以及高分段人数在全省(或全市)的位次状况,作为本地区的“政绩”来看待,并以此作为对下属单位或学校进行考核的主要指标,往往用各种行政措施给中小学套上种种“紧箍咒”。这样,压力自然就会传递到基层学校,校与校之间的攀比就不可避免,进而压力会传递到师生身上,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就必然会产生。
“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压力同样很大。”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善萍说,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上好学校、分好老师、考好成绩、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这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学生课业能不重吗?老师能不累吗?
蒋建华代表说,学生成绩成了指挥棒,各种考核层出不穷。在高考的压力之下,广大师生必然有“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试”。
“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正常地成长”
作为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的蒋建华对当前的教育现状有着亲身感受。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教育教学改革、基层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等诸多方面,往往是自上而下。上面对基层教育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常常是在‘理想’的状态之中做出‘理想化’的思考与决策。”
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说:“社会上一些人以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是老师,动不动拿下岗威胁教师,合理么?一些地方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校的标准,作为评定教师职称、工资、奖金的标准,老师只好加重学生的负担。”
“不让学生吃不该吃的苦,不让学生享不该享的福。”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任。蒋建华代表说,泰州中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俭朴意识、审美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健康意识”等十种意识,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不能成人,岂能成才?
当然,影响素质教育的还有诸多外部因素,如就业的压力引起学习的竞争、社会对学校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社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等。蒋建华代表说:“要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崇尚科学、理性、和谐的高品位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
蒋建华代表呼吁:“尽快推行深层次的教育体制改革,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正常地成长。”
|